中国石化:勇担使命确保每一滴油合格又好用

       油品入库、储存、出库、运输……每一个环节的油品质量数据都汇总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广东深圳石油安全数质量部主任陈国新,每天从系统中调取数据,认真分析,不放过一丝一毫异常。他说,确保油品质量不仅仅是企业的承诺,更是使命。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只是中国石化确保油品质量的一个环节。

       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始终坚持“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的质量方针、“质优量足,客户满意”的质量目标,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实现全过程透明监测,不断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丰富质量管理内涵,走出一条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全过程管理为主线、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成品油质量管理之路。

       国家标准+内控指标

       双保险检测确保油品最优

       油品合格却不好用,问题出在哪里?近年来,油品质量升级不断加速,国家标准也随之更新。但不法经销商的手段也越发高明——在油品中添加化工调和汽油、甲醇等非正常组分,或添加非法添加剂。这些油品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严重损害车辆,甚至会引发事故。

       “有些化学物质纳入国家检测范围,但添加后,对汽车有较大危害,特别是在里程数多了以后,相应的问题就会暴露。”杭州石油数质量部经理徐伟胜说。

       从2011年开始,中国石化推出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内控指标。截至2017年4月,汽油方面,先后增加了甲缩醛、氯含量、硅含量等13项内控指标。柴油方面,先后增加了浊点、十六烷值改进剂和堵塞倾向性等11项内控指标。通过“国家标准+内控指标”双保险检测方式,保障油品合格好用。部分内控指标逐渐升级为国家标准指标,为国家油品质量升级提供了重要一手资料。

       同时,油品销售公司与石科院、中国石油,以及大学等专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协同攻关油品中添加剂和不明组分的检测技术,提升外采油品的检测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扎牢进货篱笆

       源头保障质优量足

       中国石化在全国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为确保油品充足供应,部分油品需要从中国石化之外的企业采购。确保外采油品质量过硬,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油品销售公司突出源头管理,将质量管理关口前移,从源头保障油品质优量足。

       扎牢进货篱笆。油品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坚决执行对无法确定油品生产企业的不采,油源向上追溯三级,生产企业不在规定目录范围内的不采,供应商未提供合格质量检测报告的不采。

       油品销售公司制定了《外采油供应商质量考评管理办法》《油品供应商可采目录》,所有供应商在准入前要实地考察,联合评审,对其进行质量检验能力、质量保证程序、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考核。对入围的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还会对其产品进行定期抽检和飞行检验,确保外采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稳定,对于存在严重不良记录的供应商立即淘汰。

       油品销售公司成立外采油集采办公室,推进集采战略,由过去的分散式采购逐渐向集中式采购过渡。建立成品油电子商务平台,统一并规范了销售企业成品油外采业务流程,实现阳光采购,有效防范了外采风险。

       加快实验室建设

       打造全过程监测系统

       油品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性、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油品销售公司按照“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工作理念,推行油品质量专业化管理模式,不断强化质量管理队伍技能、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质量管理信息化等基础工作,夯实“三基”管理基础,打造质量管理利剑。

       油品销售公司明确油品经营和质量管理领导岗位不相容,有效避免了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引发的体制隐患。在机构层面,设置单独的质量管理部门,省公司设立数质量管理处,地市公司设立数质量管理部,形成统一归口、分层管理的油品质量监控体系,有效避免了在专业技术上外行管内行、多头管理的弊病。

       实验室是质量检测的重要阵地,油品销售公司狠抓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目前35家销售企业均建立了A级质检中心,其中14家企业质检中心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认证),6家企业质检中心获得国家或当地质检部门的依法授权和计量检定认证。

       在质量管理信息化方面,油品销售公司投入6400万元建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销售企业油品质量管理全面覆盖、全程追溯,对油品质量实时监控和对油品供应商动态考评,将实验室内部人、机、料、法、环等影响分析数据的质量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升了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管理。

       同时,油品销售公司建立销售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油库(质检室)四级监控体系。以LIMS为依托,借助销售企业进货渠道优势和部分实验室的委托业务,几乎覆盖了中国主流炼厂油品质量信息,建成了中国数据量最大的成品油质量数据库,为企业科学决策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记者刘江波)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