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深入推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

       2018年共选聘产生12名首席专家、60名高级专家、27名技能大师,领军人才队伍的规模稳步扩大、质量稳步提升,领军人才高端引领作用彰显

       本报记者  徐 徐  黄嫣然

       通讯员  李 康

       “作为集团公司人才成长通道建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从胜利油田首席专家到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再到当选集团公司首席专家,深刻感受到集团公司党组对人才强企工程的高度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关心、支持和爱护。”“站在新起点,我将展现专家的责任和担当,体现更大价值、做出更大贡献。”来自胜利油田的王增林接过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聘书后,深有感触地说。

       1月15日,集团公司专家暨技能大师集体谈话在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受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委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马永生出席会议并为新聘任的12名首席专家、60名高级专家、27名技能大师颁发聘书,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发挥领军人才的高端引领作用,营造支持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人才强企工程落实落地。

       组织集团公司专家和技能大师集体谈话,这在集团公司历史上是首次,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党组对专业技术和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人才强企工程的高度关注。

       2018年,集团公司新一届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大背景下,创新提出用工程理念和模式抓好人才工作。集团公司党组集中审议、专题研究人才强企工程方案,部署实施“四大人才计划”和“生聚理用”机制建设,在全系统吹响了打造中国石化人才高地的号角。人才强企工程做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认可,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署名文章《实施人才强企工程 奋勇迈向世界一流》在《求是》杂志发表。

       2018年7月底,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人才强企工程动员部署会,要求坚持高端引领,把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企先导工程和战略重点,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一流人才队伍。为此,人事部精心谋划设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路线图、施工图,在全系统开展集团公司专家和技能大师公开选聘工作,打造人才队伍牵引力量。选聘过程中,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贯穿始终,聚集起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坚持服务公司发展、聚焦创新创效,设置127个职位,涉及33个领域92个专业方向,实现对主体领域全覆盖,并按照打造专业精英人才队伍要求,首次向专业管理领域拓展,为各类优秀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坚持公开公正、科学规范,根据不同职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研究形成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的评价标准,选聘工作严格按照发布公告、申报推荐、资格审查、专业组初评、选聘委员会评选、集团公司党组研究审定、公示和聘任的程序进行,实现从推荐评审到公开竞聘选拔的新突破。坚持“同行评同行、专家选专家”,评委都是各专业领域权威,在部分专业组邀请外部院士、高校教授等同行专家,提高选聘工作的公信度和认可度。坚持严格标准、宁缺毋滥,对于候选人达不到优秀标准的,取消或减少了相应职数,较计划减少28个,减幅达22%,人才选聘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集团公司持续加大领军人才选聘力度,先后举行4次集团公司专家和技能大师选聘。目前聘有首席专家15名、技术类高级专家140名、专业类高级专家12名、技能大师45名。在加大选聘培养力度的同时,不断强化顶层制度设计,配套构建全方位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实施意见,优化专家和技能大师职位设置、选聘、使用和激励规定。持续深化考核管理,推行年度与聘期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兑现、聘任挂钩。2018年,集团公司下文解聘9名高级专家,对考核为C档的1人直接解聘,考核为B档的10人重新竞聘,8人落聘或放弃竞聘,在专业技术序列真正实现了能上能下、竞争择优。

       人才环境建设是人才发展的关键点和制高点。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培养体系,研究推进院士后备和领军人才培养,持续深化高研班培训模式,选拔有潜质的年轻骨干参加高层次技术培训。完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机制,推行总师负责制、项目长负责制,加大成果转化支持力度,科技创新动力显著增强。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持续提升领军人才薪酬竞争力,加大科技奖励和荣誉激励力度,构建人才荣誉表彰体系。各领域领军人才领衔重大课题攻关、重点技术研究、重大难题突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2018年申请专利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时斩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多人获得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及国家级高技能人才称号,其中2人获中华技能大奖,9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奖人数之多和规格之高为历年之最。

       一路快马加鞭,一路砥砺前行。2019年,集团公司将坚持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加快人才强企工程运行节奏,提升运行质量。坚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抓结构优化,技能人才队伍抓强基固本,专项人才队伍抓规模质量,统筹推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人才、石化名匠、新兴业务人才、国际化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力度,建设梯次合理、接替有序的人才梯队。健全“生聚理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的配套举措,加强人才特区建设,拓展各类人才发展空间,持续提升公司人力资源价值。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