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定点帮扶甘肃东乡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刘江波  徐 徐  宋铁毅  蔡廷永

        7年前,马春花12岁。在她的记忆里,布楞沟的山光秃秃的,家里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雨水,出门只有土路。

        7年后,马春花19岁了,这里山披绿意、梯田层叠。她考上了大学,家人搬进了新农村住房,院里有了自来水,门口修了二级公路。

        马春花的家乡布楞沟村,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该县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这7年,家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春花感慨。

        2013年,党中央把定点帮扶东乡县的光荣任务交给中国石化。7年来,中国石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乡时“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实施一系列帮扶项目,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行路、住房、上学等最紧迫的民生问题。

        ■引来幸福水、修通致富路、建成新农村,山村的活力回来了

        “以前的东乡缺水严重,走亲戚、看朋友带一桶水比带一块肉还有面子。”挂职担任临夏州副州长的中国石化干部钟文标说。

        东乡县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处,平均海拔超过2100米,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年降雨量仅535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1437毫米。十年九旱,一方水土却难以养活一方人。

        每次看到要变天下雨,村民马建英就火速跑到房子不远处的水窖,清扫水沟里的杂草和土块,垫上塑料布,等着雨水流进水窖。

        平日,为了取水,人们下沟上山要走三五公里,人挑畜驮来回需一两个小时。要是奢侈一些,去十几公里外的达板镇买水,一吨水加运费要124元。

        “雨水不够,井水太苦,买水太贵,布楞沟的人吃水咋这么难?”原村支书马占海回忆。

        2013年2月28日,布楞沟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一条15公里长的管道从东乡县城铺设到布楞沟村。

        2013年7月5日,布楞沟村沸腾了。“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做梦一样。”回想当时的情景,马占海依然激动不已。

        中国石化累计投入6700多万元,在东乡县修建578公里供水管道,新建、维修164座蓄水池,提供2349套入户设施,并援建东乡县水质检测中心和自来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布楞沟流域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喝上了放心水。

        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硬化路也修到了院门口。中国石化投入资金1亿元,修建通村道路75.3公里,解决了当地“晴天一身土、雨天出不去”的出行难题。今年初,折红(临夏市折桥镇到临洮县红旗乡)二级公路全面贯通,布楞沟村的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到临夏一小时,到兰州两小时。布楞沟村与外界的联系变得频繁密切,不少家庭还买了小轿车。

        同时,中国石化为布楞沟村56户村民修建了新农村住房,在全县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惠及1335户,布楞沟流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全覆盖。

        水引来了,路修通了,基础设施瓶颈被打破之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越走越顺,布楞沟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1624元增加到2019年的7218元。

        “羊肉、菌菇、藜麦,特色农产品都沿着公路卖出去了。”创业者马大五德开心地说。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种养结合,特色产业让脱贫有后劲可持续

        9月,进入藜麦收割季,火红的藜麦在东乡山坡随处可见。在大树乡郑家村,马合比如一家人用镰刀割下麦秆,将秆穗分离。

        “以前我们主要种土豆、玉米等,每亩每年只能挣800元左右;去年我们改种藜麦,每亩最少能挣2000元,一年就挣了两万多元。”马合比如说。

        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8年,中国石化同甘肃省农科院及地方政府共同建立藜麦试种点并获得成功。2020年,中国石化在东乡县推广种植藜麦超1万亩,预计产量1200吨左右,可带动2149户群众增收,其中贫困户1685户。

        中国石化在锁南镇马场村建设扶贫车间,引进藜麦加工包装生产线,打造从种植、收割、收购到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扶贫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助力当地养殖业发展,入股布楞沟村养鸡合作社,修建暖棚圈舍,帮助农民树立养殖信心;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唐汪镇马巷村实施民宿旅游项目,培育集体经济;成立甘肃农牧产品销售中心及长三角、珠三角销售片区,发挥公司销售平台优势,帮助当地8大类230多种农产品走向全国。

        村里的种养产业越来越红火,在外的东乡人看到致富机会。硕士研究生马娟回到了东乡老家创业,成为巾帼扶贫车间负责人,带领东乡妇女把特色小吃推向市场。在外打工的马阿力木回村,成为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帮助村民拓展多元产业项目。

        布楞沟村第一书记杨成介绍,如今,在政府和企业的带动下,劳动致富、勤劳致富的观念逐渐成为村民共识,“大家正铆足了劲奋力改善生活”。

        在村口的建设工地,记者见到了7年前当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马麦志。他说:“在这里干活儿,工资按天结算,咱得好好干,用劳动挣钱,你说是不是?”

        ■用知识和技能照亮前行路,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扶贫高度重视。

        东乡县30万人口中有87%是东乡族,这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乡族6岁以上人口中,17%从未上过学,64%只接受过小学教育。

        “因为没有文化,我们在外面打工只能卖苦力,想送个外卖、送个快递,不识字,都不知道往哪里走。”27岁的马牙古白说。

        “提升当地教育水平,脱贫致富才能可持续。当地山高路远,上学远、上学难,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石化帮扶东乡县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钱有说。

        中国石化在当地政府的统筹下,投资6630万元援建石化中学、布楞沟小学、龙泉镇中岭小学、达柴小学等7所学校,让东乡孩子可以就近入学。

        苏黑村的杨发土麦今年10岁。她说:“以前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天天睡不够。现在走路半小时就到了,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

        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欢声笑语,一个个未来的希望在这里茁壮成长。

        同时,中国石化协助开办陇原巧手精准扶贫系列培训班,让贫困妇女有一技之长。组织村民赴宁夏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积极协调县直部门,举办畜牧兽医实用技术能力提升班、妇联干部脱贫攻坚能力提升培训班,以及基层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有力提升东乡县相关技术人员、乡村干部能力和水平。

        丁热吉也在中国石化庙尔岭扶贫车间打工,干了3个多月,已经挣了5000多元。她说:“再也不用向丈夫伸手要钱,我想给孩子买点东西,现在可以自己做主。”

        中国石化在当地共援建8座扶贫车间,一批像丁热吉也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她们不仅实现了照看家庭和增收两不误,还找到了人生价值。

        东乡,往昔的贫穷面貌再也不见,如今处处是勃勃生机,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正朝着美好的明天大步向前!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