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侧记

项目简介

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煤制170万吨/年甲醇及转化烯烃、10万吨/年烯烃催化裂解、35万吨/年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5万吨/年聚丙烯等9套主要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该项目于2017年初全面铺开建设;2019年1月建成中交,当年7月31日投料试车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聚乙烯、聚丙烯产品;2021年6月30日通过了竣工验收。自2020年7月转入商业运营以来,各装置保持满负荷稳定运行,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填补了安徽省大型聚烯烃工业的空白,为中国石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松涛

2021年12月6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了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的获奖名单,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制170万吨/年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简称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摘取榜单金奖,这也是此次中国石化唯一获得金奖的工程。

国家优质工程奖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确认设立的工程建设领域跨行业、跨专业的国家级质量奖,金奖是其最高奖项,代表着国际领先水平。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作为安徽省重点示范工程、中国石化重大建设项目,从建设之初就确立了以“质量第一、预控为主、全员参与、打造精品”为质量方针,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效益、阳光和人才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目标。数以万计的石化建设铁军勇担使命、扎根淮南,书写了28个月建成大型烯烃项目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的新传奇。

安全优质见功力

采用“IPMT+项目管理部+监理+承包商+质量监督监察”管理模式,累计实现5366万安全人工时,工程质量数据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工程标准

“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具有专业门类多、协调界面广、技术开发与建设同步等众多特点和难点。”该公司项目管理部副经理刘洪旭介绍,“要想安全优质完成项目建设,管理上一定要推陈出新。”

有鉴于此,“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管理部+监理+承包商+质量监督监察”的综合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不仅通过科学设置机构保证了责任严格落实到人,而且在项目建设中实现了中国石化工程建设“3557”管理体系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有效覆盖。

为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中安联合项目管理部严格做好设计审查,对关键设备实施驻厂监造,进场材料一律报检复验,同时全面推行焊接自动化、预制工厂化、施工模块化、管理信息化等先进施工作业和管理方法,顺利实现了大型塔器“穿衣戴帽、塔起灯亮管线通”的目标。

“MTO(甲醇转化烯烃)装置的核心设备‘两器三旋’,就是采用自动横焊机焊接,焊接一次合格率高达99.3%,工期缩短了1/3。高达90.5米的东方炉气化框架施工时,采用了功能模块先进的施工方法,将单体施工转化为平行多体地面施工,模块吊装一次成功。”虽然已过去许久,但项目施工部主任黄善祥对这些工程建设的成果仍然如数家珍。

此外,项目管理部还以“首件样板”“首件必验”为抓手,狠抓施工工序质量;以“A、B、C三级共检”为手段,确保隐蔽工程质量。最终,经第三方和质量监督站检验,整个项目焊接RT(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98.81%、UT(超声检测)一次合格率99.11%、钢筋复验合格率99.75%、桩基检测合格率100%,584个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工程质量数据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工程标准。

“该项目累计实现5366万安全人工时,未发生上报一般A级或以上事故,2019年还获得了中国石化优质工程奖。这一次能摘得国家级‘桂冠’,不仅是我们,所有的参建单位都倍感荣耀。”项目管理部经理武学斌深有感触。

科技创新铸精品

集成中国石化诸多自主技术和工程创新,将石化工艺和石化制造完美融合,具有工艺技术先进性、产业示范性、技术创新性及最长产业链国产化等特点

2月13日,中安联合迎来了一队特别的客人——以矿产和煤炭资源富饶而闻名的山西省朔州市委领导。他们应宁波工程的邀请,前来考察SE-东方炉研发、工业化应用及生产运行的情况。在生产现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运行工况,引得客人们赞不绝口。

实际上,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集成了中国石化诸多自主技术和工程创新,将石化工艺和石化制造完美融合,具有工艺技术先进性、产业示范性、技术创新性及最长产业链国产化等特点。SE-东方炉粉煤气化技术正是其中之一。

“SE-东方炉粉煤气化技术的首次大型工业化应用,就是在我们的装置上实现的。截至目前,不仅创造了满负荷连续稳定运行680天的纪录,而且创下了单炉连续稳定运行330天以上的世界纪录。”中安联合公司副总经理、煤化工分公司总经理蒋勇介绍。

为消除淮南煤难以高效气化的技术瓶颈,集团公司在扬子石化投资16亿元,建设了SE-东方炉工业化示范装置,探索出淮南煤与其他煤种共同反应的最佳配比。“可以说,淮南煤在中安联合的推广应用,蹚出了一条利用高灰分、高灰熔点的劣质煤发展煤化工的新路子,属国内首例、国际领先。”蒋勇说。

此外,该项目还采用了由中国石化自主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对甲醇制烯烃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由杭州和利时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LLiASDCS集中控制系统也是首次在煤化工和石化行业使用,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据煤化工项目设计部主任许洪俊介绍,中安煤化工项目工艺装置采用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成果多达31项,工程技术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22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企业标准两项。其中,污水处理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共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专有技术3项。

绿色低碳树标杆

环保投资高达30亿元,占总投资近16%,其中污水项目12亿元、高盐水装置4.8亿元,实现了“用煤不见煤、产气无异味、治水不排水”

走进中安联合煤化工装置区,映入眼帘的除了高耸的塔罐、整洁的大道,就是葱绿的草木和悠闲的鸟儿。“用煤不见煤、产气无异味、治水不排水”,这样的环保成果打破了人们对于煤化工企业的传统认知,获得了“开放日”参观者的一致称赞。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安联合煤化工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项目规划建设之初,该公司就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根据毗邻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特点,提出将安全环保作为底线,积极落实项目建设与环保设施“三同时”的要求,配套建设了废气、废水、废固污染防治及环保监测等四大类138项环保设施,确保了水、土、气、味、声、固、渣等各项环保指标全面受控和达标。

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集团公司对中安项目在煤化工污水处理方面先行先试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由长城能化、SEI、北化院、大连院和中安联合组成的攻关团队,并列入中国石化2018年“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2019年12月,中安联合高盐水装置建成并打通全流程,整个煤化工项目的废水实现全部回用,并产出工业级氯化钠和硫酸钠作为商品销售,兑现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淮河”的承诺。“中安联合煤化工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和分质化利用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整个煤化工行业废水治理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今年1月,该技术还荣获了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安联合公用工程部专家余志峰介绍。

中安联合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施华彪细心算了一笔账:“中安煤化工项目环保投资高达30亿元,占总投资近16%,其中污水项目12亿元、高盐水装置4.8亿元,远超化工行业常规的5%~8%。但为了绿水青山和淮河生态,为了周边百姓的健康幸福,这笔投资非常值得!”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