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人事管理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和现实需求,着力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石化干部队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评价为“好”的比例连续3年保持在93%以上。始终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动力工程、活力工程,深入实施领导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全年新提拔45岁左右干部占比54.9%。持续推进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巩固深化董事长(执行董事、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一肩挑”领导体制,具备条件的直属单位和境外代表处实现全覆盖,合资公司“一肩挑”领导体制取得新进展。深化董事会建设分类指导,首次对党组选(委)派的182名董事进行考核评价,在“科改示范企业”“双百企业”建立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稳步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重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1+3+2”制度体系,推进契约签订范围由经理层向全部领导人员拓展,中层及以上领导人员全部签订“一协议两书”。高质量做好中央巡视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配合及问题整改,及时办理中央巡视组转来相关信访反映问题,对查实问题严肃追责问责。组织开展2022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首次以书面形式向各直属单位党委反馈评议结果并指导改进提升,直属单位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情况的评价”为“好”的比例分别为95.02%、95.44%,连续5年提升,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党组管理的领导人员个人有关事项集中填报,重点查核一致率达99.24%。启动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问题整治,加大“违规获取境外身份”专项整治力度。修订印发《中国石化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深入开展党组巡视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高质量完成18家直属单位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指导选人用人专项巡视组完成4家单位专项巡视。探索建立董事评价体系,开发上线董事会和外部董事管理信息系统。

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开发

聚焦建强高层次人才队伍,设立并选聘首席工程技术大师,推动专家选聘进一步向科研单位、专业技术领域及生产企业倾斜,深化建设首席科学家工作室,举办首届中国石化专家论坛,成立中国石化咨询中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天津注册成立公司首个“人才飞地”,一批优秀人才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等称号。突出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与帝国理工学院合作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扎实推进博士后引进与派出培养,启动实施“百舸千帆”青年人才实践锻炼计划,组织举办第三届青年科技精英赛,选拔优秀青年纳入“未来科学家”计划接续培养。围绕建强一线、保障生产,首次评审首席技师,举办技能人才创新成果发布活动和职工创新成果展览,评定命名首批中国石化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年举办公司级一类竞赛9项、二类竞赛4项,持续夯实基层一线人才力量。立足战略储备,落实保就业要求,连续5年高校毕业生引进计划数超1.1万人,2023年引进高校毕业生近1万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持续加强教育培训统筹指导和顶层设计,编制《中国石化教育培训体系纲要》,修订《中国石化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规定》《中国石化网络培训管理办法》。优化推进各类重点人才培训,全年组织重点人才培训项目54个、培训5139人次。对管理人员,持续完善8个层级的递进式、系统化培训体系,系统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组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炼化一体化产业链专题研讨及专家人才培训班,持续提升各类专家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技能人才,认真落实公司持之以恒强“三基”要求,指导企业持续加大基本功训练力度。对国际化人才,开展国际市场一体化、海外炼化一体化、地热技术国际合作等专题培训,举办外籍骨干员工业务培训班,持续抓好国际化经营战略预备队训练营。大力推进培训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中国石化网络学院功能,全系统网络学习时长超过5000万学时。

组织用工与薪酬考核

妥善处理好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推动机构编制资源精准投放,持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效能。滚动调整公司“十四五”用工总量规划,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工增补。开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激励工作,平稳推动湖北化肥、南阳能化转型发展中实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分流安置工作。试点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和引进社会化用工中成熟骨干招录工作,加大基层一线用工队伍建设力度。编制并宣贯23项劳动定员标准,推动形成覆盖全面、科学适用、保障生产的劳动定员标准体系。组织指导企业开展市场化用工机制建设自评估工作。系统健全薪酬考核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印发《党组管理的领导班子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人工成本管理办法》等10项制度及实施细则,抓好落地实施。高质量开展考核兑现工作,配合国务院国资委做好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2022年度公司获中央企业A级第2名,创历史最好成绩;高质量完成173家单位(部门)经营业绩考核、1260余名党组管理的领导人员年度和任期考核兑现工作,强化薪酬水平与业绩考核结果、岗位贡献联动,合理拉开领导人员收入差距。优化薪酬总量决定机制,抓实抓好工资总额管理,完善“效益联动、效率调节”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持续开展薪酬业绩对标工作,激励企业提质增效。健全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围绕科技攻关,加大清单任务保障力度,夯实政策“特区”,落实科技创新激励保障5个方面22条政策措施;对石化机械公司等3家单位实施中长期激励。加强内部考核分配机制建设,推行全员契约化管理,深化企业内部薪酬制度改革,7家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薪酬制度。强化境外考核分配管理,建立国际化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健全派出员工收入随汇率、物价变化的动态调节机制,推进税负平衡全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