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管道共成长——川气东送气化长江经济带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马 玲 刘江波/文 胡庆明/图

       川气东送,造福千家万户,也为员工提供了成长的舞台。记者沿线采访,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这里的干部员工年轻,士气高昂,充满正能量,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常年坚守在偏远站场,奋战在管道抢维修现场,奔走在市场销售最前沿……他们为千里管道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记者选出他们中的4位代表,用素描的方式为他们画像。

 “险情就是命令”

       ●人物:李刚川 川气管道公司鄂西管理处经理

       ●出生:1979年

       ●印象:个子不高,面相敦厚朴实,是意志坚强的“钢圈”

       李刚川的微信头像很特别,是川气东送管道野三关悬索桥,桥上架设着两条天然气管道。“这座悬索桥是我们管道的一张名片,我很喜欢。”李刚川说。

       “别看他个头不高,每一次处置险情,他都能啃下硬骨头,大家都称他‘钢圈’。”鄂西管理处党总支书记陈长江这样评价他的搭档。

       李刚川调来不久,为掌握辖区400多公里长的管道情况,他花了半个多月徒步踏线。一趟走下来,人又黑又瘦,但是沿线多少座阀室、多少条隧道,谁也考不倒他。

       今年5月李刚川被评为集团公司第二届“最美青工”。他把奖状捧回家却遭到妻子“打击”。妻子说:“你哪里美呀,操心操得头发都快没了,看上去像个小老头。”李刚川笑着说:“管道能安全,当个小老头,我也认了。”

       跟李刚川聊天,管道、抢险,是出现最多的高频词。

       李刚川负责的鄂西管理处,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及山洪水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一到汛期,他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今年长达4个月的汛期终于结束,李刚川买了一张10月2日深夜从宜昌到武汉的火车票,准备回家陪陪家人。可就在路上,李刚川接到车坝河管道出现险情的消息。他的心立刻又揪了起来。他给辖区内的10多个站队一一拨打电话,要求大家加强巡检。

       只在家待了一晚,李刚川又要走。看着身怀六甲的妻子,他有些不忍,安抚道:“险情就是命令,等忙完我一定早早回来。”

       连续奋战9天,车坝河险情控制住了。次日,崔家坝又出现山体滑坡。

       李刚川没有回家,直接从车坝河赶去崔家坝。进山的道路泥泞不堪,车子开不进去,他带领员工扛着工器具和材料徒步走进去。

       拉警戒线疏散村民,挥铁锹挖截水沟,用灰土封堵夯填山体滑坡裂缝……在大雨倾盆的抢险现场,李刚川靠前指挥,冲在一线。

       11月3日,记者见到李刚川时,他已在抢险现场忙碌了20多天。山体滑坡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正在加固防堤。

       “老婆再有几天就要生了,我终于可以放心地回去看看了。”李刚川高兴地说。

“虽然耽误买房,但销售业绩上去了”

       ●人物:田野 川气销售中心江苏、浙沪销售部经理

       ●出生:1986年

       ●印象:阳光,帅气,不抱怨,暖男一枚

       在南京见到田野时,他刚从一家客户的燃机投产现场回来。风尘仆仆,脸上却挂着笑。

       田野负责的苏浙沪市场销售量占到川气销售量的一半还多,利润超过三分之二。

       “这个业绩了不起啊,田野这些年没白辛苦。”说起手下的这名爱将,川气东送销售中心书记赵士文很欣赏。

       天然气不同于普通商品,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做好用户服务,田野的手机24小时开着;为了搞好市场开发,他在节假日都在想办法与客户打交道。

       “一年中,大约有200天在出差,最长的一次,2012年去浙江、福建市场调研,短袖出去,回来时,穿上了大衣,在外‘野’了4个月。”田野笑着调侃自己。

       把旅馆当家的田野,今年终于下定决心把自己安顿下来,婚房定在武汉的一个小区,是一套小户型住宅,价格却是10年前在武汉工作时房价的10倍。

       田野说:“天然气业务发展快,市场不断扩大,工作流动性大,以前我没怎么关心房价,等父母催婚了,才想起买房。虽然耽误买房,但销售业绩跑上去了,也不后悔。”

       大学毕业后,田野一直奔走在天然气市场销售一线,来回调动了好几个地方,他还错过了两次团购房的机会。

       田野每天琢磨最多的事是怎么能多卖一方气、能多省一分钱。

       田野经常要参加一些供需协调会和签约仪式。白天西装笔挺地出入高档酒店,到了晚上,田野就悄悄地在附近找家快捷酒店入住。

       同行见了都问:“田经理,怎么不和我们住在一起?”田野笑着说:“习惯住我们的协议酒店啦。”其实他是不忍心住那么贵的地方,心想:能为单位省点儿就省点儿吧。

       今年的天然气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现在已进入冬季用气高峰。田野比平时更忙了。就在接受采访的当晚11时,田野又接到第二天早上去江苏省能源局对接冬季应急保供预案的通知。

       背好行囊,伴着夜色,田野又匆匆赶往下一站。他说:“习惯了!”

 “中国石化的平台更大”

       ●人物:卓麟 川气管道公司压缩机保障运行中心 工程师

       ●出生:1988年

       ●印象:除了痴迷攻关,还有诗和远方,别样的理工男

       卓麟成天与压缩机数据、原理图打交道,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可他又有不同。他喜欢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心情随笔,发表在公司的《川气东送管道》杂志上。

       别人看设备枯燥无比,他却痴迷攻关,钻研得带劲。最近由他参与的一个科研项目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卓麟刚上班,就赶上川气东送管道利川压气站投产。卓麟学的是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明白压缩机好比长输管道的心脏。他很珍惜机会,随身背一个工具包、拿一本翻毛了边的技术图,钻在压缩机、变频器室一捣鼓就是半天。

       外电波动造成压缩机频繁停机,会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卓麟排查故障停机原因,不厌其烦地建模仿真、实地试验,最终确定了整改方案。该技术成功避免128次压缩机停机,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今年7月,川气东送管道增压项目黄金压气站,在投产试运行中,进口压缩机控制电路出现问题。卓麟很快解决了问题。

       卓麟说,3年前的一件事让他很受刺激。来自外国的专家,不仅听不进他这个毛头小子的意见,而且还很不屑。卓麟心里不服,采集数据,反复修改交涉材料,拿出了一套翔实的调查结论,傲气的外国专家终于低下头。“那一次跟老外过招,不仅为单位省下费用超过5000万元,而且让我更爱钻研了。”卓麟说。

       卓麟上班没几年,已取得了累累硕果,外面有公司来“挖”他,许诺给他更好的薪酬待遇,卓麟都拒绝了。他说:“中国石化的平台更大。”

       卓麟还热衷于诗歌创作。他给记者展示了他的心情随笔:“萍水无意,暗花有情,偏照几日又中秋。”

       卓麟说,“琢磨技术累了,写写诗也是一种放松,还可以激发灵感”。

“能伴着企业成长,我觉得很幸福”

       ●人物:王菊 川气管道公司嘉兴输气站副站长

       ●出生:1984年

       ●印象:爱笑、知足、感恩,满满的幸福感

       王菊工作的嘉兴输气站在江南的乡村。她指着正在扩建的站场说:“2008年,我大学毕业刚分来时,这里才开始筹建,空地上长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

       当时站里一共分来12个人,只有两名女性。站场开工建设、设备进场、管线试压……辛苦了几个月,嘉兴输气站终于投产,日均输气量在600万立方米。

       王菊学的是燃气输配专业。站场扩建施工过程中,王菊发现施工方使用的线缆低于标准,提出更换合规的线缆。对方见她讲得头头是道,发现她不好糊弄,立即按要求进行了整改。王菊也更加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和国家一级建造师资格证(机电类)。

       嘉兴输气站输气量大、经济效益好,是川气东送管道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站场之一。作为副站长,王菊协助站长把站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去年,嘉兴输气站被评为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HSE先进班组。

       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王菊笑着说:“要把站当成家一样去经营。”

       站场预留区有块空地,王菊带领大家把它开垦成了“开心农场”;不少员工颈椎不舒服,她请来一个会打擒敌拳的巡线工当教练,大家一起做保健操。

       浓浓的家文化让站里员工都很开心很舒心。王菊说:“单位给了我实现价值的舞台,我很感恩也很知足。”

       目前,嘉兴输气站正在扩建。扩建后年输气能力将从18亿立方米提高到40亿立方米,“能伴着企业成长,我觉得很幸福!”王菊笑着说。

       编后:至今日,川气东送气化长江经济带系列报道5篇文章已刊登完毕,感谢读者关注。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