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石化坚持振兴石化、科技先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改革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戴安妮

        振兴石化,科技先行。自198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以来,始终自觉扛起责任,针对重点领域的技术空白和短板,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石化从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推进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大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注入活力,为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多年来中国石化不断探索,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诸多成绩。

        2013年12月27日,海南炼化6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取得突破,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芳烃生产技术专利商,我国也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3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该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除了芳烃成套技术,中国石化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S-MTO)等多个项目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截至2018年底,中国石化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50项,形成相对完备的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公用技术4大技术系列。

        中国石化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攻关,仅“十三五”期间,承担的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共牵头启动12个项目、4个示范工程;牵头承担的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1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获批立项并启动实施。

        中国石化还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着眼于未来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全新结构分子筛SCM-15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授予的结构代码SOV,这是继去年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授予的结构代码SOR之后的又一项科研成果。

        36年来,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始终是中国石化科技工作的着力点。

        从1991年开始,中国石化针对带有共性、关键性和对自身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形成“十条龙”科技攻关机制并坚持至今。截至2018年底,累计171项成套技术顺利“出龙”并实现工业转化。

        作为一家能源化工企业,中国石化围绕主营业务需求,推动重点技术实现工业转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面,攻关形成四川盆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元坝地区新层系茅口组重大发现。炼油技术方面,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攻关,完成新型硫酸法烷基化工业试验。化工技术方面,双氧水法环氧丙烷、长链二元酸精制等成套技术实现工业转化。公用技术方面,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工程成套技术实现工业应用。

        核心技术攻关需要与时俱进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中国石化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打造世界一流战略部署,编制《中国石化打造一流科技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强化前沿引领技术研究,明确未来一段时期科技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引领型研究院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力争做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2017年8月,中国石化开始推进以创新空间、新领域培育和创新企业孵化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孵化器建设,探索在试点单位设立新材料、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公司,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深化开放创新,在原有14个联合研究所(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分子化学工程、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工过程强化、汽车轻量化材料等联合研发中心,加快新领域技术研发进程。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中国石化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奖励力度。

        36年来,中国石化涌现出一批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以及各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