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策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

        编者按:来自中国石化的12名全国人大代表、5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今年,他们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税费改革,优化资源利用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建言献策。本期记者继续连线中国石化相关代表委员,展示他们的议案提案和观点看法。

为减碳脱碳产业化规模化提供政策支撑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从“十四五”起步到本世纪中叶,节能减排降碳、实现碳中和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他建议国家为减碳、脱碳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撑,多措并举加快碳中和进程,确保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

        孔凡群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也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向世界作出的承诺。综合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来看,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幅和总体规模已位列世界首位,呈快速发展态势,但在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背景推动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呈增长趋势并逐步达峰。由此看来,从“十四五”起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节能减排降碳、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孔凡群建议,要努力为减碳、脱碳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多措并举加快碳中和进程。在衔接现有重点支持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降碳补助资金覆盖面,出台绿色信贷等政策,鼓励产能用能大户主动节能减排。加快丰富完善和全面推开碳排放市场和交易机制建设,引导企业更多更好地依靠市场运作、运用经济手段加大节能减排降碳力度。加大高碳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及CCS、CCUS等减碳关键技术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激励相关技术及配套装备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减免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资源税

        “建议加大地热清洁取暖项目财税政策支持,减免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资源税。”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公司安全监管部总经理韩峰建议。

        2019年国家发布了新的《资源税法》并于2020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地热被列入资源矿产税目,从价征收税率为1%~20%,从量征收标准为1~30元/立方米。然而,较高的资源税税率对地热开发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将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作为清洁能源的中深层地热供暖产业,由于产业本身的公共服务属性,利润率相对较低,资源税的征收将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影响地热供暖产业的良性发展。

        韩峰表示,《可再生能源法》第二十六条已规定:国家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地热供暖产业兼具清洁能源和公共服务双重特性,建议针对地热供暖行业补充出台退税办法,或通过先征后返、提供清洁能源项目补助、适当调整供暖费及补贴等措施,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他还建议对于实现100%回注的地热项目实施免税政策。地热用于供暖时,在100%同层回注的前提下,地热水仅作为能量载体,回注后并不存在水的消耗问题。建议政府通过规范管理,为做到完全回注的地热开采企业进行认证,以此作为免税或退税的依据。

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020年以来,受疫情和低油价冲击,石油石化企业肩负了极大的生产经营责任。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复苏,全国人大代表、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尹兆林建议,继续坚持减税降费大方向,细化完善政策措施,让减税降费与国家产业发展同向同步,将政策优惠向实体经济倾斜,给予困难企业更多帮扶。

        “建议对地热资源税予以减免或从低征收。”尹兆林说。由于资源税属于地方税种,目前各省对地热资源税普遍执行较高的征税标准,地热开发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为支持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议对地热资源税给予减免或从低征收。

        尹兆林建议,深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建议在现有75%加计扣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发加计扣除比例,同时扩大政策适用的行业范围,进一步落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自主创新效能和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建议返还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国内上游勘探开发和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出台新建石油储备基地资金支持政策,对新增商业储备建设项目,比照原建设资金100%、收储原油采购资金30%的比例专项支持政策,继续给予专项财政资金支持。

鼓励国内废弃油脂能源化利用促进碳减排

        目前,我国的废弃油脂及由其生产的生物柴油大部分出口到欧盟,助力欧盟达成碳减排目标,而废弃油脂的处理和生物柴油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却被留在了国内,不利于我国实施碳减排的相关措施。“建议国家鼓励废弃油脂国内利用促进碳减排。”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春生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

        张春生介绍,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289万吨,约占全球植物油脂消费量的六分之一。由于国人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这些食用油消费时超过10%会转化为废弃油脂,回收量有300多万吨。此外,我国还有其他废弃油脂及其生产的生物柴油出口。

        鉴于生物柴油所公认的碳减排效应,张春生有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鼓励重点城市 (或地区)借鉴上海市推广生物柴油的经验,畅通国内应用渠道,促进废弃油脂留在国内加工后应用,发挥碳减排作用,并杜绝流向餐桌,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建议取消工业级混合油出口退税,维持外交主动。

        二是建议按照生物柴油碳减排的效应制定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鼓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开展废弃油脂能源化利用。生物柴油已在全球多个国家推广使用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政策激励经验。已有的经验证明,适当的补贴彰显国家对碳减排的重视,能有效引导社会共同促进碳减排。

        三是建议制定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利用废弃油脂和生物柴油深加工生产高端聚合材料单体,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提高废弃油脂的利用价值。废弃油脂分子中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具有深加工发展的潜力,生产的多种产品生物降解性好,比直接从石油加工生产产品的工艺更简单,碳减排效应更加显著。

加快推进成品油消费税改革进程

        成品油消费税自1994年正式建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在规范税费体制、完善价格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党委书记江寿林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希望可以加快推进成品油消费税改革进程。

        江寿林指出,成品油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无法直观感受到消费税的调节导向与约束作用。部分不正规炼油生产企业借机逃避缴纳消费税,对成品油价格和市场秩序造成冲击。

        江寿林建议将成品油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环节调整到终端环节,这样有利于炼油行业公平竞争、健康发展。在加油终端增加税控装置,将征收方式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实现价税分离,使消费税真正成为调控成品油消费的手段。将成品油消费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调动地方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和消费税征收的积极性。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胜利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吴娟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在稳定社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亲权保障缺乏有力规定,所以落地情况并不理想。她建议,尽快完善解决离婚时藏匿孩子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吴娟介绍,起诉到法院的离婚纠纷案件,多数涉及孩子抚养权、探视权等问题,也经常发生抢夺、藏匿孩子等现象。建议尽快完善解决离婚时藏匿孩子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父母离婚过程中,任何一方不得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如对未成年子女造成身心损害的,应受到法律制裁。将抢夺、藏匿孩子等行为规定为法定离婚损害赔偿事由,将抢孩子一方行为纳入家庭暴力范围。

        “为有效阻止抢夺、藏匿孩子等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应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吴娟表示。建议强化法律保障,在离婚起诉期,父母双方监护权和探视权应得到法律保障,离婚双方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与孩子相处。加强普法宣传,设立专门的家事调解、未成年子女会面中心等机构,及时化解离婚家庭的矛盾,防止抢夺、藏匿孩子现象发生。

制定碳减排政策加快建立碳排放监控体系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淄博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淄博市委主委,齐鲁石化三级协理员达建文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但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还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他建议,加快建立碳排放监控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

        达建文指出,2020年7月,在欧盟宣布碳中和计划之前,已有30多个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即占全球GDP75%、占全球碳排放量65%的国家开始推进碳中和。“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为中国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中国有必要采取新的行动,“十四五”开局显得尤为关键。

        “碳中和不仅只是能源的事,它与产业链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碳中和目标将深刻影响下一步产业链的重构、重组和新的国际标准。”达建文对记者说。

        达建文建议,国家要建立碳总量目标,统筹不同发达程度地区和不同功能区的碳排放政策与指标,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对减排贡献率的积极影响,抑制高能耗产业扩张。尽快完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体系,加快建立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体系,使得碳排放的信息能够测量、监测、统计及核查,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在每个季度公布GDP指标时,公布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量。同时,加快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技术攻关,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攻关计划等鼓励企业为主体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工业化。突出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避免创新过程中的学术不端和权力寻租等现象,真正以创新推动高质量低碳发展。

坚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作为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一环。然而在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践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单一企业的力量略显单薄。“建议深入推进绿色采购,坚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

        张恒珍介绍,近几年,国家一直通过相关部委联合发布的节能节水专用、环境保护专用、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及环境产品认证等,引导石油石化企业推进绿色采购,但实际上整个社会的合力尚未形成。

        针对石油石化企业采购现状,张恒珍有如下建议:

        一是坚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统一规划、协调指导、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委托行业协会或大型央企联合负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汇聚合力,加快制定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商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全面推进绿色标准化建设与绿色采购,推动疫情后国内经济绿色复苏。

        二是推行绿色采购减碳降耗。建立行业绿色物资采购目录,引导企业扩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范围,大力推进绿色采购、绿色包装、绿色物流和绿色处置。建立供应链协同采购机制,将供应商、产品量化评价结果应用于物资采购,引导供应商改进完善采购标准和制度,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总成本分析,加大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综合评价能耗、物耗、维护、处置、回收等成本要素,致力实现绿色采购总成本最优。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