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公司:高效接卸 寒冬送暖

本报记者 刘锦妍 通讯员  袁 芳

青岛西海岸董家口港,巨轮缓缓靠泊,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码头忙碌有序。

10月27日,记者来到青岛LNG接收站,见证“中能青岛”轮17万立方米LNG的接卸工作。这是青岛LNG接收站今年迎来的第84艘LNG船舶。

青岛LNG接收站是中国石化首座LNG接收站,也是山东目前唯一投入运营的LNG接收终端,为山东和华北地区供应天然气。自2014年投入运营以来,青岛LNG接收站接卸LNG量呈高速增长态势,至今累计接卸LNG超过3200万吨,气化外输天然气超过327亿立方米。目前,该站年接卸量居全国前三,平均接卸效率全国居首,三期工程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LNG接收站,对保供调峰起着重要作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用气高峰期,提高接卸效率是保供的关键。天然气分公司青岛液化公司提前做好准备,改善通航条件、优化生产运行,在每月可作业天数不足20天的条件下,保障月接卸10船。

从进港靠泊到离泊出港,装载了17万立方米LNG的“中能青岛”轮只用了1.5天,接卸周期较投产初期缩短一半,其中的关键在于优化作业程序和标准化建设。

“前一艘船在码头完成接卸准备离泊时,后一艘船便抵达登轮点等待进港靠泊;前一艘船驶离码头水域后,后一艘船的引航员第一时间登轮领航,两艘船在同一天一开一靠。”青岛液化公司卸船主管林剑彬介绍,“两艘船背靠背接卸模式,是青岛LNG接收站提高接卸能力的又一保障。通过这样的模式,接收站可完成6天接卸4艘船的高负荷任务。”

同时,青岛液化公司改善通航条件,拓宽航道口门。目前,青岛LNG接收站具备接卸世界上最大的26.6万立方米LNG船的通航条件,其他船型白天可灵活进出港,码头接卸能力大幅提升。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青岛LNG接收站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冬季保供运行机制,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智能化平台,保证全站300多台设备、1.5万台阀门、5000台仪表安全运行,可随时根据指令调整外输量,大大增强保供灵活性和稳定性。

面对冬季接船频次高、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等现状,青岛LNG接收站将优化无接触卸船模式,保障船舶接卸安全平稳,预计今年冬季接卸315万吨LNG,累计接卸45船,同比增长29%,为群众温暖过冬保驾护航。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