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油气“深海”的探险家

——记2021年度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黄仁春

人物名片

黄仁春,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领域(油气地质综合研究)高级专家,勘探分公司勘探研究院院长。在勘探发现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和涪陵页岩气田等大中型油气田中作出突出贡献。

近5年,组织实施省部级以上项目12个、“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含1项集体奖)、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石化勘探重大突破特等奖3项、中国石化商业发现特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贺 彦  黄 勇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重要指示精神,带出硬队伍,啃下硬骨头,拿下大场面,为端牢能源饭碗贡献力量。”手捧沉甸甸的科技创新功勋奖证书,勘探分公司勘探研究院院长黄仁春难掩激动。

黄仁春在中国南方油气领域驰骋了多年。32年前,他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科研人员成长为科研带头人,带领油气勘探科研“特种兵”,在大型礁滩、超深层、页岩气勘探领域乘风破浪,为普光气田、元坝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实现了一个个“不可能”。 

“翻山越岭”建立评价技术

“野外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最好的战场,野外调查是油气地质科研工作者必须过的第一关。”

每张漂亮成绩单背后,都有难以想象的努力。在黄仁春看来,科研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更高境界。他说:“野外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最好的战场,野外调查是油气地质科研工作者必须过的第一关。”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10年,他大部分时间穿梭在滇黔桂的崇山峻岭,开展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

转战四川盆地,这身功夫派上了用场。当时的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矿权多处于盆地边角及构造复杂区,埋藏深、风险大,久攻不克,被称为勘探禁区。

为了摸清海相优质储层发育规律,黄仁春担任川东北研究室主任期间,和团队针对普光地区1000多米岩芯,一厘米一厘米开展精细观察描述研究,识别出3种沉积相、9类沉积微相、8个四级层序、31个高精度层序,建立了普光加积型台缘礁滩优质储层发育模式。

在普光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下,他总结出以强化基础研究为核心,基于6类24要素的海相礁滩区带和圈闭评价技术。多年来,勘探分公司应用这一技术,圈闭预探成功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反弹琵琶”探索超深层油气

“搞科研攻关,过程很艰苦、很枯燥,经常会走进死胡同,但‘反弹琵琶’往往能开辟新思路。”

普光气田勘探如火如荼之际,已任勘探分公司研究院副总地质师的黄仁春接到新任务:寻找下一个普光气田。

寻找的过程漫长而艰难,在无数次希望落空后,黄仁春把目光停留在川东北元坝地区。

元坝地区自1967年开始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先后部署4口陆相井,均未取得突破。当时有专家认为,元坝地区处于海槽相区,储层不发育,不是勘探有利区。

“搞科研攻关,过程很艰苦、很枯燥,经常会走进死胡同,但‘反弹琵琶’往往能开辟新思路。”黄仁春没有被前人论断左右,而是从大量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分析入手,深入研究元坝地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和地理环境。他惊喜地发现,元坝地区长兴-飞仙关组具有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储层的沉积背景。

然而,研究过程屡屡遭遇失败,专家的质疑声不断。黄仁春顶着极大压力,仍旧坚信:“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终于,历经近半年“5+2”“白+黑”野外地质调查、沉积相编图等工作,他和团队找出元坝地区发育大型台缘礁滩储层的各种有利证据,并通过解剖古油藏剖面,建立“棚生缘储、三微输导、近源富集、持续保存”成藏富集模式。

在新认识指导下,他和团队对30条地震剖面资料进行精细解释,落实了元坝地区长兴组3个大型生物礁圈闭,以超常规速度完成元坝1井井位论证。

然而,这口井给黄仁春带来一道晴天霹雳。该井虽钻遇油气,但储层不发育,仅获低产天然气。他呆呆地凝望着沉积相图,问自己:“难道地下存在非均质性,被我碰上了?”

黄仁春没有退却。他利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实钻资料开展精细解剖,发现元坝1井实钻位置处于台地边缘斜坡相带,其南侧才存在大型生物礁带。经过一次又一次论证,他们最终提出向南侧钻870米的侧钻方案。

有心人天不负。元坝1-侧1井最终在长兴组钻遇白云岩储层,测试获日产近50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天然气流,沉睡在地下7000余米的天然气喷涌而出。

在元坝取得突破后,黄仁春和团队利用新增钻井及地震资料,开展综合分析,深化元坝礁滩成藏富集认识,揭示超深储层发育机理,参与研发“相控三步法”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落实350平方千米三排大型生物礁带。该预测技术应用于26口探井,成功率达92.3%,探明储量2195亿立方米,目前已建成年产40亿立方米产能。

“海陆并举”挑战万亿方增储规模

“只盯着某一个小区块、某一个层系,属于坐井观天,只有放眼整个盆地,系统地评价分析,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2010年前后,国内掀起页岩气勘探热潮,黄仁春的研究工作也随之转向。他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启发:要想揭开页岩气成藏的真谛,必须敢为人先打破禁锢。

黄仁春和页岩气研究团队,以四川盆地及周缘为重点深耕细作,同时与中国地质大学、安东石油公司、bp公司等国内外企业、院校开展技术交流,开拓思路。

他们最初探索中浅层陆相页岩油气,但由于地质认识和技术能力不过关,没有获得可供商业开发的成果。

那海相页岩气呢?“反弹琵琶”的创新思路又一次让黄仁春柳暗花明。

围绕“海陆并举”理念,他和团队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厘定页岩有机碳厚度、含量等18项参数,创新形成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和储量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建立了深层页岩气超压富气模式,优选了涪陵焦石坝等28个有利区。

“只盯着某一个小区块、某一个层系,属于坐井观天,只有放眼整个盆地,系统地评价分析,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黄仁春和团队对四川盆地开展地毯式研究,发现焦石坝是海相页岩气“大粮仓”,但前人认为这里的“仓储条件”不好。

黄仁春不认同:“普光、元坝原来也是不被看好的区块,且焦石坝海相页岩气埋深浅,仅2000多米,钻井压裂成本低很多。”在黄仁春带领下,2011年,第一口海相页岩气参数井焦页1HF井论证部署完成。2012年11月28日,焦页1HF井获得突破,成就了国内首个万亿立方米级储量规模页岩气田。

为了扩大页岩气储量规模,他和页岩气团队一边部署两批探井,主体控制大焦石坝地区,一边开展深层页岩气前瞻性基础研究,建立深层页岩气超压富气模式,相继获得丁山、东溪深层页岩气的突破,基本落实了万亿立方米规模储量级阵地。

来不及沉浸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中,黄仁春着眼于下一步勘探突破方向,开始了增储接替阵地的探索。他和团队强化基础研究,突破了前期认识局限,拓展了勘探领域,初步落实5个千亿立方米增储新阵地。同时,他们发现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中型勘探目标。

面对荣誉,黄仁春说:“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有天大的本事能做多少事?只有依靠团队,才能层层破关,发现更多的天然气‘大粮仓’。”站在新起点,54岁的黄仁春决心带出硬队伍、啃下硬骨头、拿下大场面,为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继续前行。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