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资产重组整合打造竞争新优势

本报讯 记者李晓君 通讯员汪 潇报道:3月18日,广东湛江东海岛。一艘油轮缓缓驶出码头,在海面犁出一道白色线条。这是中科炼化航煤装船起航,出口荷兰鹿特丹的画面。“中科炼化与湛江东兴合并后,我们充分发挥前港后厂的优势,提质增效加速,经营态势持续向好。”中科炼化负责人介绍。

中国石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运用资产收购、吸收合并、合资合作等手段,持续推进资产重组整合,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资本运营效率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体化整合上,中国石化立足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层面横向重组和产业链完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中科炼化与湛江东兴同处广东湛江,在资源、资金、人力、财税、资质等方面高度互补。2020年末,中科炼化采取吸收合并方式,完成对湛江东兴的重组整合,实现中国石化在湛江地区炼化资源的布局优化。2021年,中科炼化经济效益在系统内同规模炼化企业中位居第一,收到“1+1>2”的效果。

巴陵石化地处长江经济带腹地湖南岳阳,部分生产装置位于城区,企业由上市和非上市两部分组成,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受到双重限制。2020年,借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契机,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通过组建控股的合资公司,将巴陵石化上市和非上市部分资产重组注入,实现一体化运营管理,大幅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发展步入快车道。

截至今年初,燕山石化、齐鲁石化、安庆石化、仪征化纤等9家炼化企业分两批完成一体化重组,通过现金收购资产方式完成对精细化工、热电水务、仓储码头等资产的整合,进一步完善业务结构和产品链条,增强了资源统筹优化能力。

专业化重组上,中国石化将优势资源有效整合,让“单兵突击”变为“军团作战”,形成“聚指成拳”的集群效应,成功打造竞争新优势。

2020年,中国石化启动测井、录井及定向井等高端业务重组,整合6家企业相关业务,组建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作为从事测录井业务的专业化公司,经纬公司实施大部制管理,大幅减少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成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国内外高端油服市场提供一体化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拓市创效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深层地热供暖企业,中国石化地热业务占全国中深层地热供暖能力的40%。为充分发挥地热业务领先优势,中国石化以绿源公司为地热业务未来发展平台,将新星公司地热资产通过增资折股、现金购买等方式重组注入绿源公司,同步推进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整合后,绿源公司市场开发能力、供热能力和盈利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资产有序流转方面,中国石化积极开展资产分类评价工作,按照资产与战略定位的契合程度、对预期经济效益的贡献程度等两个维度,重构资产项目类别,划分为高效、低效、无效和负效4种资产,通过经营好高效资产,改善提升和妥善处置低无负效资产,实现“瘦身健体”。近年来,中国石化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逐年提升,低无负效资产占比下降8.4个百分点,“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理处置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设定的目标任务。

针对低无负效资产,中国石化还开发建设资产调剂平台,推动闲置资产内部出租、无偿划转和转让。对不符合整体战略的资产股权,主动开展产权流转处置,稳步退出非优势业务。2021年,实现资产内部调剂2.9万项,出租转让6196项,盘活处置创效超过7.4亿元。

“未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精心谋划、全力推动资本运作项目落地实施,助力区域资源优化、企业转型发展和非优势业务退出,为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介绍。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