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集约化管理激发创效活力

本报记者 李泰豫 通讯员 于成旺

3月30日,石化油服召开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该公司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27.6%,新签合同额709亿元,创“十三五”以来新高。

近年来,石油工程公司聚焦勘探开发主战场,全力构建集约化管理体系,优化市场布局,共享区域资源,推动人力资源价值再增值,以管理变革激发全要素创效活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今年前两个月,该公司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1%。

统筹市场布局,下好集约服务“一盘棋”

2021年12月20日,随着西部工区最后一部钻机顺利移交,石油工程公司在集团公司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等重点钻井市场的优化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区域资源共享、集约化服务保障的市场新格局基本形成。

“石油工程公司党委要加大资源统筹力度,破解各干各的、各管各的、各自为战的局面。”集团公司党组明确要求。

号令即是责任。为解决长期以来部分区域石油工程市场重复投入、多头竞争、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该公司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同一重点工区不超过4个市场服务主体,一般工区不超过两个市场服务主体的原则,迅速制定并实施“1+5+9”统筹市场布局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即公司层面1个指导意见,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境外5个区域实施方案,9家地区(专业)公司制定具体方案,优化市场布局,实现市场服务保障、创效能力“双提升”。

2021年,石油工程公司在西北油田、西南油气市场的钻机动用率分别提升至91.8%和86.9%,井筒专业利润比上年增加3.34亿元。

同时,他们按照“退出低效市场、深耕高效市场”原则,统筹优化国内外市场布局,公司整体市场创效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在中国石油西南市场44支钻井队取得施工资质,在沙特、科威特市场钻修井队日费率分别达到99.28%和99.96%。

区域资源共享,为一线“呼唤炮火”筑基

2022年,石油工程公司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物料库、装备库运行发布会,8万多台专业设备信息完成提报入库,标志着该公司物资装备、仓储物流等全部实现区域共享。

“像我们这样后进入重庆南川页岩气市场的单位,可以依托江汉石油工程已经建成的物料库配送物资,省心又省钱。”华东石油工程物资装备部经理芦新强对此深有体会。

以前,各单位在区域市场纷纷建立自己的物资装备供应维修体系、生产生活基地,重复投入,既浪费资源,又增加成本。为进一步破除管理壁垒,破解“各干各的、各管各的”局面,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石油工程公司以系统性思维谋划,优化整合项目管理机构,精减服务人员,实现物资采购、仓储、配送资源共享,装备统一调剂、维修保养,共用专家队伍和技术资源,共建共享生产生活后勤基地,为项目一线“呼唤炮火”夯实基础。

目前,石油工程公司已完成国内18个物料中心库总体布局,物资质检周期缩短50%,仓储、租赁等费用大幅降低,物资供应时效全面提升;技术专家组2021年开展技术指导157余井次,助力打出顺北41X、顺北8X等多口高产井;西北、西南工区压减后勤基地44个,2021年西部工区机构运行费用下降9.2%。

打通内部壁垒,搭建“人才池”促进人员合理流动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石油工程公司10万余名干部员工的潜能,凝聚创效合力?

建制度、强激励固然重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人才池”,及时掌握分析各类人才信息、用信息流打通内部壁垒同样重要,通过“入池”“出池”让人员流动起来,更好地发挥各类配套机制的作用。

2021年,石油工程公司结合市场工作量变化,建立统一的“人才池”,统筹优化人员配置:发挥“蓄水池”功能,将各类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提升人才保障能力;发挥“充电桩”功能,通过精准化培养,提升员工综合技能,提高人才储备质量;发挥“中转站”功能,抓好转岗前培训,大力拓展“管理+技术+劳务”组合输出模式,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动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增值。

2021年,该公司累计“入池”1.05万人次,“出池”0.91万人次,盘活用工1.8万人次,对外业务承揽创收2.6亿元。今年3月,“人才池”信息系统已实现上线运行。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人才池”建设配套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全面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抓实工效挂钩考核,兑现结果最高与最低单位相差38个百分点,与2013年成立初期相比,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5.5%,有效激发了全要素活力。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