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畔展开施工“游击战”

“所有收线挂机注意了,潮水只给我们半小时的生产时间,大家做好收线准备,转下一束测线。”主管放线的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孟加拉国15&22区块二期滩海项目副经理张志伟,一边观察着潮水,一边下达着“作战”指令。项目部员工也已习惯了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东奔西走,快速行动的生产组织模式,都戏称为“游击战”。

“游击战”的战场就是孟加拉国15&22区块二期滩海项目工区,位于孟加拉湾东北部,西南角为恒河入海口,48条测线被包裹在乌里查岛、松迪布岛、斯瓦纳迪普岛和芬尼河、恒河入海口、梅格纳河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异常复杂的施工环境,潮差巨大、潮流湍急、淤泥埋线严重、烂泥滩范围大、运载难等现实因素给施工设置了重重障碍。

生产初期,项目团队虽然全面评估了施工困难,但还是挨了当头一棒,大线被湍急的潮水冲断、被拧拉成麻花、被泥沙淤埋,烂泥滩面积大运载难、海底地形起伏大、缓潮时间短等困难一度使生产受阻。

“困难面前不低头,团结一致克难关”是他们一贯的作风。测量、钻井、放线、激发四大野外班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现场调查、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查找生产难题突破口。

“滩海生产离不开潮水,潮水是生产的障碍,也是生产的工具,只有充分认识潮水规律、特点,利用好潮水才能攻克生产难题。”项目现场经理刘金录看着“作战图”跟大家讨论着。

“这个地方潮水太急,只能靠短暂的平潮才能生产,潮流急了,根本干不成。”“排列只能经受住一个潮水,泥沙含量高,淤线太厉害,不能恋战,一个潮水就要收线。”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最终,项目团队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充分做好“看好潮水”“用好潮水”两篇文章,确定了“抓住时机、快速反应、灵活调动”为指导思想的“游击战”式生产组织模式。

“抓住时机”就是做好生产前风险分析,合理安排生产,不能错过最佳施工时间。充分认识潮水、利用潮水、抢占先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通过测深仪测量、应用全球潮汐软件、人员实地测量等方式,了解潮水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以指导生产。施工前逐线、逐点做尽职调查,按照陆地、潮间带、水域3个区域划分施工桩号,确定每条测线段的接收方式、激发方式和排列布设、炮点激发时间,在生产安排上做到了科学合理、有的放矢。

“快速反应”就是紧盯潮水平稳时间,快速反应,打好阶段性攻坚战。“潮水缓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环节容不得半点懈怠,就好比一条绳上十只蚂蚱,一只蹦不动,其它九只蹦得再高也没有用。”放线班班长郭海新说。步调一致,环环相扣,各个施工环节紧密衔接,施工时间精确到以分钟计算,是每条测线生产前的必做功课。如果反应不够迅速,稍有懈怠,潮水就会将排列冲偏,不能布线、排列被淤埋无法收起等一系列问题会接踵而至,可能忙活一天也没有产量。11A测线位于乌里查岛南面浅滩区,淤线严重,只能一个潮水施工,否则就无法收起,潜水员下去打捞也无济于事。从排列布设、查通到响炮,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分秒必争,有效解决了生产难题。

“灵活调整”就是利用潮水规律及特点,结合测线分布位置,合理调整施工顺序。为了提高生产实效,根据测线特点,把施工区域分成A、B、C、D 4个区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同时,结合每条测线长度、潮汐规律、地表条件、设备运载状况等因素,合理推算出每条测线大潮期、中潮期、小潮期的施工时间和施工顺序,确保了不同阶段的施工效率。大小仪器交替施工,双检、节点轮番使用,每日要进行多次搬家,按照当日潮汐情况寻找最佳的施工地点。46号测线位置复杂,受潮汐影响大,施工困难重重,最终被调整为4个生产周期才完成。施工人员将46号线施工比喻为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粉碎了凶猛潮水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最终胜利。

面对凶猛、湍急的潮水,施工人员采用机动、灵活、速战速决的“游击战”式生产组织模式,有效攻克了生产难题,历时65天,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刘奎山)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