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岁月的光芒
——记江汉油田在湖北恩施巴东县大支坪镇开展“手拉手”爱心助学工程30周年

前 言

今年是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也是江汉油田与湖北恩施巴东县大支坪镇开展“手拉手”爱心助学工程30周年。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央企担当,30年来,江汉石油人与大支坪镇用行动讲述着一个个传递大爱的故事。

1993年6月26日,由江汉油田援建的一座38万元的四层教学楼在大支坪镇小学拔地而起,巴东江汉石油管理局希望小学(现名“大支坪镇中心小学”)正式建立,成为全国百所希望小学之一。随同而来的还有20万元捐款、370套校服、370双运动鞋及数千元药品器械。

1994年,江汉油田开展“1(家)+1结队”资助巴东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当年,油田10所小学3745名师生共捐赠衣服5085件、图书1500多册、学习用具3435件。至1994年底,江汉油田累计资助巴东县失学儿童500余名、捐资100多万元。

30年后,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是否实现了人生的梦想?是否用智慧和汗水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馈故乡,让“手拉手”的大爱得以传承与延续?

在湖北恩施巴东县连绵起伏的群山里,有一个叫大支坪的小镇,镇上有一所小学——大支坪镇中心小学。

30年前,这所学校的370多个土家孩子惊喜地迎来了一群陌生的石油人。从此,他们记住了1993年,记住了江汉油田,记住了那个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手拉手”希望工程。

时光荏苒,30年过去,“手拉手”的大爱精神仿若能够穿透岁月的光芒,让大家“肩并肩”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困境,让爱的力量与美好持续传向四面八方。

近日,我们探访了大支坪镇中心小学,一起打开这充满爱的记忆。

“手拉手” 点亮希望的小橘灯

为了贫瘠的土地上少一名失学儿童、多一份希望,1993年,江汉油田10所小学2000余名师生与大支坪10个乡村小学的学生“手拉手”结对子

1993年,即将小学毕业的杨祖忠几近崩溃,班主任已多次提醒他,5元钱的学费如果再不交将影响他毕业,甚至失学。杨祖忠急哭了,他多么想留在学堂,多么想继续读书。

那时,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5元钱还不够一个月的零花;可是,对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来说,5元钱足以改变命运。

正当杨祖忠为交不起学费焦虑不安时,一天,班主任告诉他,他的学费已经由江汉油田替他交了,一同交的还有班上十几个与他一样的孩子。杨祖忠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山里娃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高兴地跳了起来。

正是靠着这笔捐资助学款,杨祖忠顺利上了中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师范院校。“如果当年辍学,我的人生将会改写。”如今已是巴东县溪丘湾供销合作社经理的杨祖忠感慨。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地理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巴东县一部分适龄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未能入学,或者入学后辍学现象严重。大部分学校没有一间完好的教室,窗户没有挡风玻璃,孩子们坐的是破损歪斜的桌凳。大支坪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1993年,江汉油田党委发出支援巴东希望工程的号召,10万名员工及家属踊跃投入“百万爱心行动”中来。江汉油田10所小学2000余名师生与大支坪10个乡村小学的学生“手拉手”结对子。一时间,数以千计的衣服、文具、图书、信件等爱心包裹纷纷从江汉平原向群山深处汇集,送到一个个孩子手中。

“穿着新校服和运动鞋,站在平整的操场上,当嘹亮的国歌声响起、庄严的国旗升起时,我举手敬礼放声歌唱,任眼泪肆意流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在希望小学成立大会上,8岁的郭忠惠记住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手拉手”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小橘灯,给闭塞的山村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希望与力量。

“心连心” 织就别样的亲情

养身父母大如天,郭忠惠庆幸与彭博结成“手拉手”对子,更庆幸有了彭维刚这个好“爸爸”。像这样一走就是30年的“亲戚”在大支坪还有许多

1999年冬,郭忠惠和哥哥带着父母的叮咛,到江汉油田拜访“手拉手”的结对学生彭博,感谢恩人彭维刚(彭博父亲)一家的无私相助。

结对子之前,为了供兄弟俩读书,郭忠惠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连屋子漏雨都没钱修补。

下车后,彭维刚看到兄弟俩稚嫩的双肩上背着满满两大包腊肉和山货,鼻子一酸,一把搂过他们。

结对子后,比郭忠惠小几个月的彭博成了家里的“邮递员”。每年冬夏两季给郭忠惠寄衣服,开学前寄学费、书包、文具和书本。每次去信总要多买一张邮票夹在信纸里,这样郭忠惠回信时就能省下两毛钱。

两毛钱可以买两个作业本,彭博的良苦用心令郭忠惠十分感动,一向节俭的他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谊。

2001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郭忠惠选择参加工作。彭维刚介绍他到武汉一家工厂打工。2003年江汉油田技工学校恢复招生,当时在江汉油田党校劳动公司当党支部书记的彭维刚建议郭忠惠到技校来学习一技之长,同来的还有20余名巴东县的孩子。

上技校的两年,彭维刚的家就成了郭忠惠的家。

后来,因为对魔术感兴趣,郭忠惠慢慢喜欢上了演艺,成立了武汉阿惠演艺公司。2019年,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彭博给郭忠惠寄去了25000元钱:“哥,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

彭博的话给了郭忠惠莫大的鼓舞,公司顺利渡过难关。

郭忠惠结婚生子,彭维刚一家都赶来庆贺。他有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的名字是彭维刚取的,俩孩子都亲切地喊彭维刚为爷爷。彭博结婚,郭忠惠全权策划操办婚礼庆典,两家人亲如一家。

“把蓝天当成纸张,也写不完我内心的感激之情。”郭忠惠庆幸与彭博结成“手拉手”对子,更庆幸有了彭维刚这个好“爸爸”。

“肩并肩” 传递希望的小橘灯

孩子们走出校门,将江汉石油人点亮的小橘灯越传越亮、越传越远,在各自的岗位上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困境,看到那能够穿透岁月的光芒

“能为乡亲们办几件实事,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谭森权是当年“手拉手”爱心助学工程的受益者,大学毕业后没有留恋繁华的都市,而是返回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干部。

“江汉石油人在我心中撒下一粒希望的种子,长大了就要开花结果,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谭森权指着胸前的党员徽章说。

过了一弯又一弯,谭森权熟练地开着小车在山中行驶,从大支坪镇中心到镇上最偏远的西流水村有22公里。他开玩笑地说:“闭着眼睛都能把8个村组走上一个来回。”

西流水村是谭森权的故乡。他在这里当了5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村民将20公里长的碎石子路和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

“小时候上学最怕下雨,山路又陡又滑,通常都是同学们前拉后推着结伴而行。”谭森权介绍,山里多雨,跑车时轮胎必须绑上铁链才能确保安全通行。谭森权驻村的第三个年头是修路任务最繁重的时候,硬是跑废了一辆轻型皮卡。这辆车是他专为驻村买的。

西流水村有近300户村民吃水全靠降雨,饮水工程是谭森权着力要解决的另一件大事。

他把工作站搬到村民家,吃住在工地,带着党员“尖刀班”顶着烈日酷暑挖沟槽、铺管网、焊管线,共修建19口总容量1500多立方米的储水池,让村民吃水不再难。

另外一名受益者田林,在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被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其间还担任辅导员,指导400多名本科生完成学业。

田林给同样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讲述“手拉手”的故事,鼓励他们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每年寒暑假,田林还会帮他们争取勤工俭学的机会,并且多次自费为其购买冬衣棉鞋。如今,田林从事载人深空探测重大工程飞行器系统总体设计,并负责逃逸与应急救生研制工作。

有“巴东爱心使者”之称的杨祖忠,2019年在江汉油田的支持下,成立了乡村振兴消费帮扶馆和恩施州消费帮扶生活体验馆,对接恩施168家企业,扩大了恩施富硒茶、无公害大米、菜籽油、腊制品、硒土豆等农副产品的销售规模,让家乡父老丰产又增收。

30年来,接过江汉石油人点亮的小橘灯,孩子们走出校门,将希望越传越亮、越传越远。(汤国毅)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