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运营
创建绿色企业
-
中国石化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扎实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以严于国家及地方的环保标准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石化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扎实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以严于国家及地方的环保标准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绿色企业行动
中国石化积极完善绿色企业评价体系,修订印发《绿色企业复核评价指南(2023版)》,通过现场服务、线上抽查、现场审核等形式,指导督促企业开展绿色基层建设。公司绿色企业行动启动以来,能源环境绩效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各板块113家企业全部完成绿色企业创建,21家企业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实施清洁生产
中国石化全面落实源头削减、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清洁生产措施,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加大绿色技术和环保工艺推广应用力度,降低“三废”排放和消费使用环节污染物排放,全流程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023年7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国石化4家企业上榜炼化一体化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5家企业上榜石油炼制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1家企业上榜独立乙烯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
推动减排降污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中国石化严格遵守国家、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重点企业逐家签订能源环境责任书,明确减排目标与治理重点任务。实施“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强化酸性气等重点污染源源头治理,加强臭氧污染防治,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开展绿色低碳“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升行动方案》,对近30家炼化、销售企业开展VOCs“应治尽治”监督帮扶检查,落实VOCs综合治理及厂区异味管控。2023年,公司废气综合达标率达99.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降低5%。
水资源管理
中国石化不断优化用水结构,落实源头节水措施,推进非常规水资源代替新鲜水工作,减少新鲜水取用。2023年,公司工业取水量同比减少1.2%,污水回用率同比提升3.3%。9月,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水效领跑者”名单中,青岛炼化、青岛石化、镇海炼化、石家庄炼化获评原油加工企业水效“领跑者”标杆,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中韩石化、燕山石化获评乙烯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标杆,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获评煤制烯烃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标杆,宁夏能化获评煤制甲醇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标杆。
中国石化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水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体污染防治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清污分流、管网可视化改造,加大污水回用力度,从严管控废水排放。安装环境在线监测设施,采取设置预警、报警措施,及时调整生产装置运行及环保设施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物管理
中国石化严格遵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固废综合管理和利用。打造国内首家“无废集团”和12家“无废企业”创建样板,完成新一批16家“无废企业”创建,先行先试工作通过生态环境部评估。打通危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监管,形成49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土壤污染防治
中国石化加强管道完整性管理,组织企业开展原油管线腐蚀及修复研究,实施管道内穿插、老旧管道更换,联合地方政府打击打孔盗油,加强输油设备维保、检测及改造。组织16家企业对固废填埋场进行监测分析,有序实施填埋场整治。推进7个国家土壤源头管控项目,实施6个“边生产边管控”项目,开展沿江企业土壤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督查,督导企业源头预防污染。2023年,未发生集团公司级石油泄漏环境事件。
地下水污染防治
中国石化持续完善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和企业自行监测要求,开展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平。土壤地下水保护实施“边生产边管控”,7个源头管控项目入选国家重点项目清单。
噪声治理
中国石化扎实推进生产经营全过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通过采用优化生产设施布局、选用低噪声工艺和设备、建设声屏障设施、严格噪声监测与信息公开等措施,控制噪声污染。开展噪声与放射污染防治管理专项排查整改,确保新噪声污染防治法要求落实到位、辐射安全受控。
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石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开展水资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余热回收及废气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印发《中国石化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专项行动方案》,制定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技术、炼油过程集成与节能优化、催化体系绿色减排、化工过程节能技术、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污染物高效处理等技术名录,推动全方位实施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此外,公司建立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联合发起塑料循环产业联合绿色行动联盟,推进废塑料回收再利用产业建设,助力循环经济发展。